新闻资讯

环保项目CASE

桂城街道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工程(一期)-东二社区施工澄清文件解

桂城街道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工程(一期)-东二社区施工澄清文件解

2025年中国城市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趋势预测

2025年中国城市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趋势预测

双江:从“警示片”到“丰收田”——大型牲畜交易市场污水治理的

双江:从“警示片”到“丰收田”——大型牲畜交易市场污水治理的

行业新闻

30余件文物首展用砖瓦讲述秦汉史

日期:2025-08-01 09:21:11

  近日,“文明之基——咸阳秦砖汉瓦艺术展”在咸阳博物院文庙馆区开展,展出战国时期至清代的各类砖瓦及大型陶器,其中秦咸阳宫遗址出土的龙纹空心砖、汉代月牙纹陶瓮、“建元十四年”铭文墓志砖等

  该展以时间顺序和艺术价值为纽带,用双线并行的方式梳理了我国古代砖瓦的发展脉络和时代特点。

  此次展览为期两个月,由咸阳博物院主办,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、长武县博物馆、淳化县文博馆、旬邑县博物馆、泾阳县博物馆、秦都厚天博物馆和咸阳秦鸿文物商店等七家文博机构共同协办。

  该展分为“秦代砖瓦——凝固的文明坐标”“汉承秦制——砖瓦留存的历史”“艺术之魂——纹饰与文字的时空对话”等五个单元。

  咸阳博物院陈列展览部主任田小华介绍,展览基调定为浅绿色,在炎炎夏日里为观众营造出清凉之意,白色展台及红底展板完美衬托出青灰色砖瓦的古朴典雅,契合秦砖汉瓦艺术展览的主旨。咸阳博物院配合本次展览还专门开设“咸阳博物院秦汉瓦当制作工艺研学课程”,通过沉浸式、互动化的研学体验,向青少年及公众生动展现秦汉瓦当的艺术价值、历史内涵及传统工艺智慧。

  砖瓦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探索制作的建筑材料,在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上,“秦砖汉瓦”历来以质量上乘、纹饰精美、寓意美好著称。

  我国发现最早的砖距今3000多年,出土于宝鸡扶风县西周晚期遗址,据考古工作者分析它并不是用来铺地,而是用于房檐墙角下的防水砌面。用于铺地的砖首见于战国建筑遗址,而大面积使用则见于秦咸阳宫遗址和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。

  秦代时砖被大量用于宫殿建筑及墓葬中,它们的形状、用途、种类、规格、纹饰繁多,质地坚硬细密,美观且实用。

  秦在咸阳建都,留下众多富丽宏伟的建筑,在秦宫殿遗址发掘出土了纹饰精美的方形铺地砖、大型长方形空心砖、板瓦、筒瓦等文物。秦咸阳宫遗址出土的砖瓦,代表了当时建筑材料工艺的最高成就。

  秦咸阳宫遗址出土大量的铺地砖,质地坚密、制作规整,颜色青灰,外表饰以各种花纹图案,主要用于铺设地面和镶边。

  瓦分为“板瓦”和“筒瓦”,瓦当是筒瓦的伴生物,能保护椽头、增加建筑物美感和延长建筑使用寿命。目前能见到的时代最早的瓦当实物,出自西周中期宝鸡扶风召陈与岐山礼村宗庙遗址。

  瓦当最初形式是素面“半瓦当”,春秋时期半瓦当逐渐被圆形瓦当取代。战国时期,齐、燕等国家使用半瓦当,秦国则多用圆形瓦当。秦咸阳宫遗址出土的秦瓦当质地细坚、颜色深灰,当面纹饰模印制成,主要有动物纹、植物纹和云纹瓦当,图案多样。

  秦咸阳宫遗址出土的六国样式瓦当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,如齐国的树木鸟兽纹瓦当,构图对称且充满生活气息,燕国的饕餮纹半瓦当,其纹饰灵感则可能来源于商周时期青铜器纹样。

  汉承秦制,在建筑方面承袭了秦高台建筑风格,许多秦时建筑也被略加修葺或改扩建后继续使用。此外,西汉王朝11位皇帝有9位葬于咸阳原上,在建都长安后还大兴土木,营建规模宏大的宫城与离宫别馆,因而在这些汉代宫殿遗址、帝陵及其陪葬墓中出土砖瓦,都具有极高历史艺术价值。

 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,咸阳原汉墓中出土了形简意丰的方形砖、质朴实用的条形砖、稳固省料的空心砖等汉代砖。

  汉代方形砖主要为宫殿官署等建筑及墓葬铺设地面时使用,质地坚实,防潮防滑,砖面模印乳钉纹、几何纹等精美纹饰或承载重要历史信息的吉祥文字,集实用性与装饰性于一体。

  汉代条形砖用于砌墙及墓室等,主要墓室采用空心砖,侧室和耳室则选用条形砖。条形砖大多为素面,在咸阳已发掘汉墓中就出土了大量素面条形砖,还有少数小条砖正面阴刻文字,如“百五十”为制作时记数的标志。

  汉代空心砖为大型长方体,内部中空,既减轻自重又节省材料。其主要用于砌筑墓室门楣、墙壁或墓道,兼具稳固结构与装饰功能,有四神、几何纹、云纹等。

  而瓦当作为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的特殊建筑材料,形制多样、图案丰富,发展至汉代时基本为圆形,也有少量的半瓦当。从纹饰看,汉代瓦当类别丰富,有四神瓦当、文字瓦当和动物纹瓦当、云纹瓦当等多种纹饰。

 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,一件件看似寻常的砖瓦等建筑构件,以结构纹饰、古老图案、隽永文字直观显现时代特征,也诉说着千百年前的工匠精神和老祖宗的美学追求。

  云纹图案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,反映人们对天空和自然力量的敬畏,战国时期云纹逐渐成为装饰艺术的重要元素。

  这一时期,新的政治制度和集中的权力需要一个既继承传统又能赋予新内涵的“图腾”,因而龙被秦人升格为帝王专属符号。同时,对凤鸟的传统崇拜观念依然存在。

  秦咸阳宫出土的水神骑凤纹砖图案中,神灵硕大的耳旁有一条小蛇穿过,蛇头上扬身体极富动感。这类大耳贯蛇图案的文物目前发现极少,砖上刻画的神灵与《山海经》中记载的水神形象相符。

  诉说美好愿望的汉代吉语瓦当,在汉代文字瓦当中所占比重很大。当时皇家宫苑建筑和中央官署建筑上,吉语瓦当使用数量最多。

  汉代将文字与图案巧妙融合形成独特的建筑装饰语言,图文组合方砖、瓦当,既传递美好寓意又体现了工匠巧思,将实用的建筑构件升华为文化的载体。

  砖瓦作为凝固的历史,在秦汉之后继续发展演变,时至当代建筑构造方式及建筑材料都有了很大变化,但传统的砖瓦建筑材料依然至关重要。